人間通訊社

2025年11月08日 星期六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教育人文> 第24期短研班課程 深化論述人間佛教核心思想

教育人文

字級

第24期短研班課程 深化論述人間佛教核心思想

【人間社 李慧琳 高雄大樹報導】 2025-06-29
第24期佛光山徒眾人間佛教短期研究班,於6月22日至27日在藏經樓舉行。本期課程邀請蘇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哲學系教授韓煥忠及上海大學佛教思想史與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程恭讓線上授課,從歷史綜觀視角與佛教人間性格兩大主軸,深化學員對人間佛教系統化內涵的理解。

首日課程中,韓煥忠講述「中國佛教本土化歷程」,指出佛教傳入中國後,因儒家兼濟天下的社會關懷精神、道家順應自然的入世態度,與大乘佛教菩薩道慈悲濟世的弘願相契合,為大乘佛教在中土發展奠定深厚文化基礎。大乘佛教強調自利利他的菩薩行,主張「眾生無邊誓願度」,與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及道家「同其塵、合其光」的社會責任感互為呼應。相較之下,小乘佛教偏向個人解脫,較難融入中國文化精神。自東晉南渡以降,大乘般若思想與魏晉玄學融合發展,逐步形成中國特色的圓教體系。

韓煥忠進一步分析,中國僧人延續儒道學術兼容並蓄的傳統,不僅以大乘佛教為修持依歸,更積極整合大小乘義理,推動南北朝至隋唐時期的判教運動,最終建構出萬法融通的圓教體系。以天台智者大師為代表,系統整理佛教經論,建立五時八教判教架構,展現中國僧侶在義理詮釋與教義整合上的高超智慧。透過文化融合與詮釋創新,大乘佛教在中國開展出前所未有的發展格局,成為中國佛教思想的重要特色與成就。

次日「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課程,由程恭讓講授。他闡明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以深厚佛學素養結合現代社會關懷,系統建構現代人間佛教的思想理論體系,並融合《大乘起信論》等義理資源,提出「佛說的、人要的」為教體,「淨化的、善美的」為教用,完整描繪人間佛教理念藍圖,成就其系統化發展。大師強調修行與生活統一,提出內涵重於形式、重視社會參與與思想淨化的修行觀,指引現代佛子在現實人生中實踐佛法。其學養深具般若智慧與善巧方便的統攝精神,為現代人間佛教重新整合大乘義理奠定堅實基礎。

程恭讓進一步說明,星雲大師在實踐面向上,以文化、教育、慈善、共修四大宗旨,全面推展人間佛教的弘法事業,奠定佛光山完整弘法體系。大師創建高素質、國際化、制度化的佛光僧團,並重視在家信眾的弘法角色,設立檀講師制度,推動國際佛光會成為全球最大佛教社會組織之一。大師積極拓展佛教國際版圖,於全球五大洲建設超過三百座道場,實踐「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弘願。同時亦致力推動兩岸和平交流與中華文化弘揚,為現代台灣佛教的發展指引正道,為全球漢傳佛教的現代化轉型與國際化發展作出深遠且具有典範意義的貢獻。

在課程中,學員們透過兩位教授深入的理論剖析與系統論述,不僅加深對中國佛教本土化歷程與人間佛教思想發展的理解,亦進一步掌握星雲大師如何透過思想建構與實踐推展,開創人間佛教的新格局。此次短研班課程,既深化佛法義理的進修內涵,也開拓學員對當代佛教使命與實踐方向的宏觀視野,為未來人間佛教的弘傳與修學更添弘法資糧。
12345678910第1 / 457頁
追蹤我們